泉州市老体协自行车健身队:骑行天地间 书写夕阳红
泉州市老体协自行车健身队:骑行天地间 书写夕阳红
泉州市老体协自行车健身队:骑行天地间 书写夕阳红泉州网6月13日讯(融媒体记者 张晓玲 杜婉琼)在泉州,有(yǒu)这样一支老年骑游队(duì)——泉州市老体协自行车健身队,63名老年骑友平均年龄70岁,最小的50岁,最大(zuìdà)的已经(yǐjīng)91岁。他们因(yīn)骑行而相聚,用自己的方式丈量大地,书写着老年生活的别样精彩,收获快乐、健康、友谊……
骆志川在318川藏线上 (受访者供图(gōngtú))
今年66岁的骆志川是队里的“青藏骑士”,2021年7月12日,他和另一名(lìngyīmíng)骑友(qíyǒu)从四川成都出发,沿着(yánzhe)318川藏线一路骑行去拉萨,全程2000多公里,历时27天。
“出发时很多人都在劝我,但我还是想去试试,实在不行再搭车回来,没想到真的完成(wánchéng)了(le)挑战。”骆志川说,这次川藏之行十分难忘,一路上(yīlùshàng)人文、风景美不胜收,他们还结识了不同的朋友,大家吃饭聊天、互相帮忙(bāngmáng),收获了很多温暖。
然而,这趟(zhètàng)旅程并非一帆风顺。在离巴蜀约28公里(gōnglǐ)处,他们遭遇了山体滑坡,四周险象环生。在栏屋棚(wūpéng)洞路段,洞顶不时传来(chuánlái)石块撞击挡板的声音,令他们心惊肉跳。“骑行是有风险的,大家在享受骑行乐趣的同时,务必提高安全意识。”他提醒道。
王国富抵达漠河北极村(běijícūn)(受访者供图)
“漠河一行让我收获了很多快乐,也感受到了人与人之间的温暖。”68岁的王国富对退休后的第一趟(dìyītàng)长途骑行(qíxíng)印象(yìnxiàng)深刻。2017年4月28日,王国富一行6人从泉州出发,一路北上至大连。由于距离夏至北极光出现时间尚早,他们临时改道前往最东边(dōngbiān)的抚远市(shì)观看日出,随后继续(jìxù)去往漠河北极村,全程6000多公里,历时2个月零2天。
这一路,有苦亦有乐。在大兴安岭时,王国富一行人突然被十几只牛虻追着咬,由于没有任何防备,匆忙间他们只能用衣物将自己的头、脸(liǎn)裹起来,然后奋力(fènlì)往前冲。等(děng)停下来时,看到各自狼狈(lángbèi)的模样,大家都忍不住笑了起来。
在山东的(de)骑行途中,他们(tāmen)遇到一位曾到访(dàofǎng)过泉州的当地人。“他开着车跟我们同行,每前进一段路程就停下来等我们。就这样走了十几公里后,他说自己家(jiā)就在前方,热情地招呼我们过去吃午饭。”王国富感慨道,这样的热情让身处异乡的他们深受感动。
巴志勇、李玲玲(línglíng)夫妇同骑清源山 (受访者供图)
锻炼身体 重拾健康与(yǔ)乐趣
李玲玲和巴志勇是(shì)队里的夫妻档,他们既是老年骑行的忠实(zhōngshí)爱好者,也是受益者。巴志勇今年71岁,曾患有哮喘病,病痛(bìngtòng)让他夜不能寐。“当时没办法平躺着睡觉,要枕着三个(sāngè)枕头甚至半坐、跪着才能睡一会。”他回忆道,为了(le)(wèile)改善病情,2011年,他买来一辆自行车开始骑行。“一开始,我只敢自己在(zài)家里练习,过了一段时间才跟着骑友出门活动,那会在清源山骑行,爬一次坡要休息好几回。”巴志勇说,他的身体逐渐适应,一年多后,除了部分(bùfèn)高原地区外,他在哪里都能轻松骑行。
李玲玲参加骑行比丈夫晚两年,也是因病与骑行结缘。2013年,一场突如其来的病毒感冒让她不幸面瘫,症状(zhèngzhuàng)严重。“当时我的脸部僵硬歪斜得厉害,眼睛(yǎnjīng)不受(shòu)控制(kòngzhì)地流泪,嘴巴(zuǐbā)也很难张开,连说话都困难。”她说,自己在医院针灸了七个月,症状虽有所缓解,但始终不敢出门见人,上班时也要把自己紧紧包裹起来。丈夫见状又生气(shēngqì)又心疼,鉴于自己的经历,他又买来一辆自行车(zìxíngchē),鼓励并陪伴她一同骑行锻炼。
“骑行一段时间后(hòu),我(wǒ)发现自己的(de)面部肌肉越来越松弛,症状有了明显好转。现在除了眼睛偶尔难受,面部已经完全恢复了。”李(lǐ)玲玲表示,自己因此有了更高的追求,她曾参加泉州市自行车运动协会组织的清源山爬坡骑行赛,以17分钟的登山时间荣获女子组第三名,成绩比(bǐ)很多年轻人还好。
骑行成了李玲玲和巴志勇的共同爱好,这些年里,他们携手骑行,足迹遍布(biànbù)北京、海南、广西、台湾等众多地方。如今,早上骑去清源山或是江滨路,周末跟随骑友到乡村或周边城市骑游,成了夫妇俩的养老(yǎnglǎo)日常(rìcháng)。“骑行不仅让我们重获健康,更(gèng)让我们找到了老年生活的乐趣所在。”李玲玲感慨道(dào)。

泉州网6月13日讯(融媒体记者 张晓玲 杜婉琼)在泉州,有(yǒu)这样一支老年骑游队(duì)——泉州市老体协自行车健身队,63名老年骑友平均年龄70岁,最小的50岁,最大(zuìdà)的已经(yǐjīng)91岁。他们因(yīn)骑行而相聚,用自己的方式丈量大地,书写着老年生活的别样精彩,收获快乐、健康、友谊……

骆志川在318川藏线上 (受访者供图(gōngtú))
今年66岁的骆志川是队里的“青藏骑士”,2021年7月12日,他和另一名(lìngyīmíng)骑友(qíyǒu)从四川成都出发,沿着(yánzhe)318川藏线一路骑行去拉萨,全程2000多公里,历时27天。
“出发时很多人都在劝我,但我还是想去试试,实在不行再搭车回来,没想到真的完成(wánchéng)了(le)挑战。”骆志川说,这次川藏之行十分难忘,一路上(yīlùshàng)人文、风景美不胜收,他们还结识了不同的朋友,大家吃饭聊天、互相帮忙(bāngmáng),收获了很多温暖。
然而,这趟(zhètàng)旅程并非一帆风顺。在离巴蜀约28公里(gōnglǐ)处,他们遭遇了山体滑坡,四周险象环生。在栏屋棚(wūpéng)洞路段,洞顶不时传来(chuánlái)石块撞击挡板的声音,令他们心惊肉跳。“骑行是有风险的,大家在享受骑行乐趣的同时,务必提高安全意识。”他提醒道。

王国富抵达漠河北极村(běijícūn)(受访者供图)
“漠河一行让我收获了很多快乐,也感受到了人与人之间的温暖。”68岁的王国富对退休后的第一趟(dìyītàng)长途骑行(qíxíng)印象(yìnxiàng)深刻。2017年4月28日,王国富一行6人从泉州出发,一路北上至大连。由于距离夏至北极光出现时间尚早,他们临时改道前往最东边(dōngbiān)的抚远市(shì)观看日出,随后继续(jìxù)去往漠河北极村,全程6000多公里,历时2个月零2天。
这一路,有苦亦有乐。在大兴安岭时,王国富一行人突然被十几只牛虻追着咬,由于没有任何防备,匆忙间他们只能用衣物将自己的头、脸(liǎn)裹起来,然后奋力(fènlì)往前冲。等(děng)停下来时,看到各自狼狈(lángbèi)的模样,大家都忍不住笑了起来。
在山东的(de)骑行途中,他们(tāmen)遇到一位曾到访(dàofǎng)过泉州的当地人。“他开着车跟我们同行,每前进一段路程就停下来等我们。就这样走了十几公里后,他说自己家(jiā)就在前方,热情地招呼我们过去吃午饭。”王国富感慨道,这样的热情让身处异乡的他们深受感动。

巴志勇、李玲玲(línglíng)夫妇同骑清源山 (受访者供图)
锻炼身体 重拾健康与(yǔ)乐趣
李玲玲和巴志勇是(shì)队里的夫妻档,他们既是老年骑行的忠实(zhōngshí)爱好者,也是受益者。巴志勇今年71岁,曾患有哮喘病,病痛(bìngtòng)让他夜不能寐。“当时没办法平躺着睡觉,要枕着三个(sāngè)枕头甚至半坐、跪着才能睡一会。”他回忆道,为了(le)(wèile)改善病情,2011年,他买来一辆自行车开始骑行。“一开始,我只敢自己在(zài)家里练习,过了一段时间才跟着骑友出门活动,那会在清源山骑行,爬一次坡要休息好几回。”巴志勇说,他的身体逐渐适应,一年多后,除了部分(bùfèn)高原地区外,他在哪里都能轻松骑行。
李玲玲参加骑行比丈夫晚两年,也是因病与骑行结缘。2013年,一场突如其来的病毒感冒让她不幸面瘫,症状(zhèngzhuàng)严重。“当时我的脸部僵硬歪斜得厉害,眼睛(yǎnjīng)不受(shòu)控制(kòngzhì)地流泪,嘴巴(zuǐbā)也很难张开,连说话都困难。”她说,自己在医院针灸了七个月,症状虽有所缓解,但始终不敢出门见人,上班时也要把自己紧紧包裹起来。丈夫见状又生气(shēngqì)又心疼,鉴于自己的经历,他又买来一辆自行车(zìxíngchē),鼓励并陪伴她一同骑行锻炼。
“骑行一段时间后(hòu),我(wǒ)发现自己的(de)面部肌肉越来越松弛,症状有了明显好转。现在除了眼睛偶尔难受,面部已经完全恢复了。”李(lǐ)玲玲表示,自己因此有了更高的追求,她曾参加泉州市自行车运动协会组织的清源山爬坡骑行赛,以17分钟的登山时间荣获女子组第三名,成绩比(bǐ)很多年轻人还好。
骑行成了李玲玲和巴志勇的共同爱好,这些年里,他们携手骑行,足迹遍布(biànbù)北京、海南、广西、台湾等众多地方。如今,早上骑去清源山或是江滨路,周末跟随骑友到乡村或周边城市骑游,成了夫妇俩的养老(yǎnglǎo)日常(rìcháng)。“骑行不仅让我们重获健康,更(gèng)让我们找到了老年生活的乐趣所在。”李玲玲感慨道(dào)。

相关推荐
评论列表
暂无评论,快抢沙发吧~
你 发表评论:
欢迎